今年暑假,很多老师都在朋友圈感叹:
今年这个暑假,终于是自己的了。
确实,7月初,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《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》,
其中第七条明确指出:
“不得安排教师开展巡河护林、上街执勤、交通协管等工作。”
这句话,让不少一线老师长舒了一口气。
往年暑假,说是放假,其实是假期上紧发条:
值班、巡河、参加会议、盯安全、抓培训……
计划再完美,随时可能被打乱。
很多老师都不敢随便外出旅游,
手机一天不带都心里发虚,就怕突然被通知回来巡个河。
一位教师朋友曾经无奈地在后台留言说:
“我老家是外地的,平时探亲假难请,暑假就想带孩子回老家探亲。结果动不动学校安排这安排那,几乎每年都得我自己找人顶替值班。”
今年终于没有这项任务,她感慨:“老师的境遇,确实在慢慢变好。”
她们学校在一个中部三线城市的乡镇,今年的暑假安排的确松快了不少。
7月1号放假,之后是一周左右的教师培训,接着就是一次防溺水家访排查。
班里40多名学生,有十几个外出打工随父母去了,剩下的家访一遍也花了整整一周。
好在,今年真的没再让一线老师进校值班或上岗执勤了,八月份还有一次培训,其它时间相对自由。
甚至往年都安排的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也取消了,估计和八项规定的经费缩减有关。
总体来说,这个暑假算是她教学生涯中,少有的轻松假期。
不过,这种轻松不是普遍现象,也远没有彻底清净。
有网友在评论区就说得很到位:
“没这事,有那事。线上备课、线上教研、线上开会、线上研修,反正不会让人真正享受一个完整假期。只要你过得比领导好,领导心里就有烦恼。”
这话听着扎心,但现实真不止一次印证了。
有老师晒出他们学校的“暑期行程表”:
从7月11号到8月1号排得密不透风,8月18号后又开始返校准备开学,整个暑假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月。
如此安排,已经不是休假,更像调休。
我们不能不问一句:
谁在折腾教育?
谁又在折腾老师?
说到底,老师之苦,不在教书,而在于非教育任务越来越多。
从巡河、查水库、填表、盖章、拍照、打卡,再到各种台账、线上活动、直播打卡,
老师早已变成万能责任人,仿佛除了授课,还得包揽万事万物。
庆幸的是,这两年中央确实在发力整治这类乱象。
比如明确指出:
校园周边的水域排查不是老师的事,交通协管不是老师的事,疫苗催打不是老师的事,医保催缴也不是老师的事……
老师的暑假,是《教师法》赋予的法定权利,而不是谁大发慈悲恩赐的福利。
老师也该有充电、休养、陪伴家人的时间,更该享受被尊重的职业边界。
我们也理解,安全教育、防诈骗提醒、防溺水家访这些事本就应该做,也一直都在做,老师从不推诿。
但请明确一点:教育工作该有边界,不是全能背锅侠。
今年的暑假,部分老师的确比以往轻松了不少,这是进步,也是值得肯定的改变。
希望接下来的每个假期,政策能真正落地,形式主义能真正减少,老师们能真正休下这个假。
如果你也正在过这个看似放假、实则忙碌的暑假,不妨留言说说你们学校的情况:
是真的放了假,还是假放了假?
如果你身边还有朋友还在巡河,也欢迎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,让更多声音被听见。